音樂真的無國界嗎? | 課程介紹,學習如何用與生俱來對聲響的感受來觀察音樂 (含聽聲辨位:找出曲例的音樂國籍) |
音樂工業與世界音樂 | 認識音樂的組成要素與儲存播放設備,了解近現代音樂如何促成「世界音樂」產品的出現 (含實作:留聲機工作原理解說與唱片播放) |
科技與音樂 | 解析音樂儲存與播放工具如何改變日人類聽與做音樂的方式,探討錄音與數位科技對音樂活動的影響 |
台灣專區:當代原民 | 觀察從日治時期到國府遷台之後,再到全球化時代,原住民在傳統生活型態改變之後,族群融合、跨國交流而生的新作品 |
台灣專區:歌仔戲 | 認識歌仔戲的發展,從老歌仔到現代精緻歌仔戲的變遷,並以實際曲例解析「調」的意義 |
台灣專區:北管的變遷 | 認識北管在台灣數百年的發展,探討政治經濟社會變遷對傳習與演出形式的影響 (含實作:念誦鑼鼓經) |
台灣專區:民俗藝陣 | 認識各式各樣台灣民俗活動中各式各樣藝閣與文武陣頭,並以大甲媽祖遶境為例看陣頭的意義與演變 |
共產主義社會中的音樂 | 了解在公部門嚴密掌控下,前蘇聯、文革時期的中國、今日北韓的音樂文化如何發展,並作為服務政治的工具 |
公民參與週 | 社大辦公室安排之講座或活動 |
日本音樂 | 認識J-Pop以外的聲響,欣賞日本雅樂、民間器樂、演劇 |
伊斯蘭世界 | 從對真主阿拉的崇敬到對生活的熱愛,聆聽喚拜、蘇菲、套曲,以及流行歌曲 (含實作:阿拉伯鼓樂節奏) |
當代非洲音樂 | 認識非洲音樂共有的文化與聲響特徵,並探尋這些特徵在非洲流行音樂中的蹤跡 |
猶太人的音樂 | 了解猶太民族遷徙過程中與其他民族的交流,如何開展出各地猶太人多元豐富的音樂文化 |
「世界音樂」在歐洲 | 認識歐洲音樂的共同傳承與區域特徵,以保加利亞、愛爾蘭、西班牙盎達魯西亞地區的舞曲為例(含實作:佛拉明哥循環節奏擊掌練習) |
北美洲 | 從北美洲原住民、非裔、歐洲移民的音樂交融,認識民族大熔爐中音樂的傳統與創新 |
拉丁美洲 | 從加勒比海地區的歌曲與南美洲的舞曲,認識熱情奔放與深情婉約兼具的拉丁音樂 |
大洋洲音樂 | 觀賞太平洋上的歌舞,從三大島嶼區的歌曲與舞曲,重新認識音樂與舞蹈的關係 |
課程總結 | 從音樂的跨國交流與全球市場,重新檢視音樂的組成要素,認識跨界是在「跨」什麼 |